Filmora
Filmora - 人工智慧影片剪輯軟體
更快、更智慧、更容易剪輯!
立即打開

什麼是時間碼?影片中時間碼的用途與實用技巧

時間碼(Timecode)是影片製作中不可或缺的精準定位工具,能標示每一格影像的位置,讓剪輯、配音與特效同步更有效率。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時間碼的種類、用途與實際應用技巧,讓影片編輯更精準流暢。
Arvin Alejandro
視訊技術專家
更新於 Aug 22, 25
目錄
    1. 時間碼的定義
    2. 時間碼的類型
    3. 為何需要時間碼
    1. 時間碼常見應用範例
    2. 時間碼的限制與挑戰
  1. 實務操作 — 如何使用時間碼

快速了解時間碼(Timecode)

在專業影片製作領域中,精準掌握每一個畫面是成功的關鍵,而「時間碼(Timecode)」正是實現這項精準的核心工具。它會為每一幀(影格)標記專屬的時間戳記,讓剪輯師能準確同步影像與音訊、多機畫面無縫對齊,同時提升專案管理的效率與流暢度。

若缺乏時間碼,素材極易混亂,不僅難以對應畫面與聲音,還可能影響片段銜接與整體剪輯節奏,進而拖慢工作流程、降低影片品質。

影片中的時間碼
時間碼的定義

時間碼(Timecode)是一組專門用來唯一識別每一幀影像與音訊的數位編碼。

在剪輯流程中,時間碼通常以後設資料(Metadata)或嵌入音訊軌的形式存在於媒體檔案中,供剪輯軟體準確讀取與運算。為了讓來自不同攝影機或錄音設備的素材能夠精準同步,理想狀況下應由同一組時間碼產生器統一發出訊號。常見的時間碼格式為 HH:MM:SS:FF(時:分:秒:幀)。

時間碼的類型

時間碼依據技術原理與應用場景略有不同,各自具備獨特優勢。以下列出幾種常見類型與其適用情境:

線性時間碼以音訊訊號傳送
LTC(線性時間碼):
LTC 透過類比音訊訊號傳輸時間碼資訊,隨影片播放即時輸出,特別適用於長時間錄影作業。但須注意,LTC 僅在影片播放中才有效讀取,無法於暫停時判讀畫面位置。
VITC 內嵌於影片訊號中的時間碼
VITC(垂直間隔時間碼):
VITC 將時間碼嵌入於影像訊號的垂直消隱區(Vertical Interval),即使影片暫停,仍能穩定讀取每一幀的位置資訊,十分適合需要精細控制的剪輯作業。
SMPTE 標準時間碼格式
SMPTE 時間碼:
SMPTE 是由美國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協會制定的時間碼標準,目前為影視產業中最廣泛採用的格式。其支援多種傳輸方式(如 LTC 或 VITC)與幀率設定,具備極高的相容性與彈性。

為何需要時間碼

時間碼是提升製作效率與精準度的關鍵工具。無論是處理多軌素材、同步多機畫面,或是在剪輯時精確定位,時間碼都能讓整體製作流程更有條理、更專業。

同步對位
時間碼可讓影像與音訊素材精準同步,不需依賴波形比對或手動調整,只要設有統一時間標記,剪輯軟體即可自動完成同步,節省大量人力與時間。
提升剪輯精準度
影片剪輯講究每一格的精細處理。透過時間碼,你可以準確設定入點與出點,確保轉場、特效與剪接點都落在最理想的位置,提升整體節奏與畫面流暢度。
簡化多機拍攝剪接
在多機位拍攝情境中,時間碼能確保所有鏡頭素材一致同步。剪輯時可自由切換視角,畫面與音訊無縫銜接,大幅提升剪輯靈活度與專業度。
精準筆記與標記
不論是拍攝現場記錄或後製審片,時間碼皆可用來精準註記重點時段或問題段落。與其模糊描述「片尾那邊」,直接標記「01:23:45:12」更清楚明確,有助於團隊溝通與後續調整。

應用場景 — 時間碼的用途

無論是高規格的電影拍攝還是日常影音創作,時間碼都是剪輯師、導演與音訊工程師不可或缺的專業工具,為整體製作流程帶來更高效率與精準度。

時間碼常見應用範例

多機位拍攝中的時間碼
多機位拍攝
無論是音樂會、對談節目、直播活動還是戲劇拍攝,常會採用多台攝影機同步作業。雖然每台攝影機獨立錄製,但透過時間碼就能實現畫面與音訊的精準同步。
雙系統聲音錄製中的時間碼
雙系統錄音作業
在許多專業製作中,為了獲得更高音質,聲音會獨立於影像錄製,這在電影、紀錄片或訪談拍攝中十分常見。只要攝影機與錄音裝置共用同一組時間碼,即可確保音畫同步毫無偏差。
長期或多日拍攝專案中的時間碼
長期或跨日拍攝專案
如紀錄片系列、實境節目、企業活動記錄等專案,通常拍攝時間長、場景多、素材龐雜。透過時間碼統一標記,即可有效整理跨機位、跨場景的拍攝內容,讓後期管理與搜尋更快速、更精準。

時間碼的限制與挑戰

雖然時間碼是影音同步與素材管理的核心技術,但在實務操作中仍可能面臨一些挑戰,最常見的便是「漂移」(drift)現象—即原本同步的裝置隨時間逐漸失去一致性。常見造成漂移的原因包括:

  • 時鐘頻率不一致:不同設備內建時鐘若存在微小差異,隨著拍攝時間延長會逐步累積誤差,導致同步偏移。建議採用主時鐘產生器,統一提供穩定的時間碼訊號給所有裝置。
  • 時間碼未持續鎖定:即便設備在拍攝初期已完成同步,若未持續輸入時間碼或定期重新鎖定,仍可能產生時間偏差。持續使用主時鐘或定時重鎖,是維持準確對位的必要做法。
  • 訊號干擾:時間碼屬於類比訊號,容易受電磁干擾或劣質線材影響而出現讀取錯誤。應選用高品質並具隔離效果的傳輸線材,並妥善整理佈線,以降低干擾風險。
  • 影格遺失:若攝影機錄製時發生掉格,將造成時間碼中斷,影響剪輯時的同步性。務必確保儲存裝置寫入速度充足,並留意設備錄製狀況。
  • 時間碼格式不相容:若拍攝設備間使用不同標準(如 NTSC 與 PAL)且未事先轉換,將導致同步困難。拍攝前應確認所有設備時間碼格式與幀率一致。
時間碼範例

如何利用時間碼同步音訊與影像

時間碼可由攝影機、錄音設備或外接產生器直接輸出並嵌入錄製檔案,讓後製作業能快速完成音畫對齊。即便原始素材未含時間碼,許多專業剪輯軟體仍可在後期階段補加或模擬時間碼,協助完成同步。

常見的同步方式包括:

  • 共用時間碼產生器:所有設備透過同一個主時鐘,統一接收時間碼訊號,確保拍攝全程穩定同步。
  • 時間碼鎖定(Jamming):先將一台設備的時間碼設定為主源,再將其時間訊號傳送至其他設備。雖然設備之後獨立運作,但仍維持足夠同步精度以供剪輯使用。
  • 剪輯軟體自動同步:透過剪輯軟體自動比對嵌入或模擬的時間碼,可快速完成多軌素材的自動對齊與編排。

實務操作 — 如何使用時間碼

掌握時間碼的概念與實際應用後,你可以進一步將它整合進剪輯流程中,甚至在影片中直接顯示時間碼。這種作法在訪談或播客類型的影片中相當常見,有助觀眾掌握進度並快速定位重點片段。

推薦使用如 Wondershare Filmora 等影片剪輯軟體。Filmora 內建的 NewBlue FX 外掛功能,提供多款可自訂的時間碼模板,操作簡單,能快速套用並調整符合整體風格。

以下是在 Filmora 中新增影片時間碼的操作步驟:

步驟一
安裝 Filmora 內建的 NewBlue FX 外掛:將素材匯入 Filmora,切換至「效果」頁籤,找到「NewBlue FX」分頁。若尚未安裝,請依指示完成外掛下載與安裝。
步驟二
將時間碼效果套用至時間軸:完成安裝後,前往「畫面特效」頁籤,從 NewBlue FX 中選擇「時鐘」效果,拖曳至時間軸上對應的影片軌道。
步驟三
選擇樣式並自訂時間碼設定:點選時間軸上的時間碼元素,在右側屬性欄進行調整。可於「時間格式」中啟用「時、分、秒 與 幀」格式,並依需求客製化外觀樣式。
在 Filmora 安裝 NewBlue FX
將時間碼效果加入時間軸
調整時間碼效果設定
Filmora
AI 影片剪輯軟體 & App
免費試用 免費試用
qrcode-img
掃碼獲取行動版
創作者必備,隨時隨地打造超專業影片!
從素材片段到爆讚神作,Filmora 幫你一鍵變大片!

你也許喜歡

recom-article
色鍵是什麼?綠幕去背技術與應用教學
author avatar
Arvin Alejandro
recom-article
什麼是 LUT?影片調色必備的色彩查找表應用技巧
author avatar
Arvin Alejandro
recom-article
影片轉場怎麼做?讓畫面更流暢的技巧
author avatar
Arvin Alejand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