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lmora
Filmora - 人工智慧影片剪輯軟體
更快、更智慧、更容易剪輯!
立即打開

白平衡是什麼?影片色彩精準控制指南

白平衡(White Balance)影響影片色彩的真實度與自然感。本文將說明白平衡的原理、類型與設定方法,並分享在 Filmora 中調整色彩的技巧,避免色偏讓畫面更專業。
Arvin Alejandro
視訊技術專家
更新於 Aug 22, 25
目錄
    1. 白平衡的定義
    2. 白平衡的核心要素
    3. 白平衡的類型(依光源區分)
    1. 熱門媒體應用範例:《國家地理》
    2. 白平衡常見錯誤與避免策略
  1. 如何在 Filmora 中精準調整白平衡

快速了解白平衡(White Balance)

在影片製作中,色彩的準確性不僅是視覺細節,更是傳遞故事情感的關鍵。色彩失真會削弱畫面的說服力與感染力,而白平衡正是確保影片色彩真實還原的關鍵技術。無論光源如何變化,白平衡都能調整色彩,使畫面中的色調貼近現場真實光線。那麼,白平衡(White Balance)究竟是什麼?

白平衡(White Balance)

白平衡的定義

白平衡(White balance)指的是透過調整影片或照片的色彩,讓畫面中的白色物件在不同光源下都能呈現自然白色的過程。在影片剪輯環節中,白平衡主要用來校正因光源色溫差異造成的色偏問題。由於不同光源有不同的色溫特性,藉由白平衡調整,可去除不自然的偏色,使白色真實呈現,並還原自然膚色。

掌握白平衡的調整技巧,能讓你的影片畫面更專業且具備真實感。

白平衡的核心要素

克耳文色溫刻度示意圖
色溫(克耳文溫標)
用以判斷光源偏向暖色調(黃橙色)或冷色調(藍色)。較低的克耳文值(約 3200K)呈現暖色調,較高克耳文值(約 5600K)則偏冷色調。
不同光源的光線效果
光源種類
自然陽光、LED 燈、白熾燈、螢光燈等各類光源,會釋放出不同色調光線,直接影響整體畫面的色彩平衡。
相機白平衡模式
白平衡預設模式
相機內建多種模式,如陰影、陰天、鎢絲燈、螢光燈等,能自動依場景調整色彩,達到最佳色彩校正效果。
日光與室內燈混合光源
環境光色偏
當現場光源混合(例如日光與室內燈光同時存在)時,若未妥善調整白平衡,容易導致畫面出現意料之外的色偏。
相機對光線的解讀差異
相機感光元件與影像處理
不同品牌與機型的相機,在感光與影像處理技術上存在差異,即便相同光源下拍攝,色彩表現仍可能有所不同。例如啟用自動白平衡(AWB)後,同一場景在 Canon、Sony、Nikon 等相機的色彩調校會有明顯差異。

白平衡的類型(依光源區分)

常見的白平衡設定,依據不同光源色溫進行校正,主要包括以下幾種:

  • 自動白平衡:相機或軟體會依據現場光線自動調整色彩,適用於光線變化頻繁或難以預測的環境,方便快速拍攝且靈活應對。
  • 日光:專為明亮戶外陽光設計,色溫約為 5500 克耳文,能還原晴天下自然且真實的色彩表現。
  • 陰天:此模式會略微加溫畫面色調,以平衡陰天時偏冷、偏藍的光線,色溫通常介於 6000 至 6500 克耳文,使膚色更明亮且色彩更飽和。
  • 鎢絲燈:用於室內白熾燈環境,約設定在 3200 克耳文,能有效消除燈光產生的強烈暖色偏移,還原自然色彩。
  • 螢光燈:針對辦公室或商店常見的螢光燈照明,此模式調整偏綠或偏藍的色調,使影像色彩更自然且準確。
  • 自訂/克耳文值:提供手動精確調整色溫的彈性,使用者可依需求自行設定克耳文值,從極暖(低色溫)到極冷(高色溫)自由掌控畫面色彩。

白平衡在影片製作中的實務應用

影片拍攝時,光線條件經常變化。舉例來說,婚禮場景常用偏暖白平衡,營造溫馨懷舊的金色色調。雖然後製能進行調整,但拍攝當下即正確設定白平衡,更能忠實還原現場氛圍。以下是白平衡在影片製作中的幾項重要應用:

影片製作中的白平衡應用示意圖
保持畫面色彩一致性
多機拍攝訪談若使用自然光,建議雙機皆設定「日光」白平衡預設。即使光線變動,畫面色調依然協調,避免膚色不一,讓後製剪輯更流暢,成品更具專業質感。
精確還原色彩細節
白平衡可確保色彩接近真實,這在商品影片、時尚攝影與自然紀錄片中尤為關鍵。以時尚拍攝為例,攝影師會用白卡搭配棚燈設定自訂白平衡,使紅色洋裝飽和鮮明,重現現場真實色彩。
雪地拍攝專用調整
雪地反光強烈,若白平衡未妥善設定,畫面易偏藍。依賴自動白平衡(AWB)往往導致色調暗淡、不自然。建議採用自訂白平衡,或使用「陰影」及「陰天」等預設模式,增加暖色調,保留高光細節,讓雪地色澤純淨自然。
應對混合光源環境
當場景同時存在日光與螢光燈等多種光源,近處偏黃遠處偏藍的現象時有發生。為避免色溫差異,建議手動調整白平衡,或於燈光上加裝色片(gels)統一色溫,確保畫面色彩和諧一致。此方式特別適合紀錄片或活動拍攝等無法完全控光的場景。

熱門媒體應用範例:《國家地理》

《國家地理(National Geographic)》以色彩鮮明的自然紀錄片與新聞攝影聞名,色調在其故事敘述中扮演關鍵角色。團隊經常透過自訂白平衡或手動調整克耳文色溫,精準掌控畫面氛圍與風格。

多數素材採用 RAW 格式拍攝,並在後製階段進行色彩校正,讓剪輯師得以依據不同場景靈活調整白平衡,營造理想視覺效果。

應用範例解析:

沙漠場景拍攝畫面
沙漠場景
採用偏暖克耳文值(約 6000K~7500K),強調日出與日落的金黃色調,提升畫面溫度與層次感。
水下拍攝畫面
水下場景
設定偏冷色調(約 3500K),有效修正水下常見的綠藍偏色,同時還原自然膚色,提升畫面真實感。
雪地風景拍攝畫面
雪地風景
以日光模式(約 5200K)或自訂白平衡調整,避免雪地常見的藍色色偏,確保畫面明亮純淨,還原雪地自然質感。

白平衡常見錯誤與避免策略

過度依賴自動白平衡

自動白平衡(Auto White Balance,AWB)依據當前光源判斷色溫,但在光線頻繁變化的環境下,容易造成判斷失誤,導致畫面色溫不穩定且不一致。

避免策略

針對實際拍攝場景,手動調整白平衡設定,採用自訂或克耳文色溫數值,能大幅提升白平衡準確性與畫面穩定性。

忽視混合光源環境

在同時存在日光與室內燈光的環境拍攝時,常見色調不協調現象,AWB 在此類複雜光源條件下難以精準判斷。

避免策略

建議先統一或遮蔽其中一種光源,再手動設定白平衡,並依據主要光源進行精準調整。

白平衡調整過度

過度增強暖色或冷色會讓畫面失去自然感,出現偏色或過度風格化,反而影響整體觀感。

避免策略

使用白卡等中性色參考,調整白平衡至白色區域呈現乾淨自然,避免過度調色。

忽略膚色呈現

人物膚色是觀眾最敏感的色彩,若白平衡設定不當,容易使膚色偏綠、偏紫或失真,影響視覺真實感。

避免策略

透過螢幕即時檢視膚色表現,持續微調白平衡,確保人物膚色在當前光源下自然且真實。

如何在 Filmora 中精準調整白平衡

雖然建議於拍攝前在相機中設定正確白平衡,但在光線複雜難控的情況下,仍可透過後製校正來修正色調偏差。

使用像 Wondershare Filmora 這類專業影片剪輯軟體,可以靈活調整色溫與色調,讓畫面色彩自然且一致。Filmora 的進階色彩工具提供對白平衡、色溫及色調的精細控制,助你達成專業級的色彩校正。以下為 Filmora 白平衡調整流程,請先完成軟體下載與安裝:

步驟一
啟動 Filmora,點選「新專案」,接著按下「匯入」將影片檔加入。將素材拖曳至時間軸後,即可開始剪輯。
步驟二
在時間軸上對影片素材點按右鍵,選擇「智慧編輯工具」,並從下拉選單點選「AI 色譜」。右側即會展開「顏色 」設定面板,向下捲動可找到相關調整選項。
步驟三
可點按「自動白平衡」讓系統自動調整,或手動拖曳「色溫」滑桿,加入冷暖色調。亦可微調「色調自然飽和度飽和度」,調整完成後,點選儲存並「匯出」影片。
啟動 Filmora 軟體
選擇智慧編輯工具
調整色彩設定

結語

準確的 白平衡(White Balance) 是打造專業影片畫質的基礎,能確保色彩還原真實且畫面色調統一。雖然後製軟體如 Filmora 提供強大色彩校正功能,但若能於拍攝階段就設定妥當,不僅節省後製時間,更能保留自然膚色與真實色彩。

掌握白平衡技巧,將大幅提升觀眾的觀影體驗,讓影片呈現更優質且真實的視覺效果。每個創作專案中,優先確保白平衡設定,便能有效強化畫面質感與專業度。

Filmora
AI 影片剪輯軟體 & App
免費試用 免費試用
qrcode-img
掃碼獲取行動版
創作者必備,隨時隨地打造超專業影片!
專業級剪輯體驗,零門檻輕鬆上手。

你也許喜歡

recom-article
什麼是 LUT?影片調色必備的色彩查找表應用技巧
author avatar
Arvin Alejandro
recom-article
影片轉場怎麼做?讓畫面更流暢的技巧
author avatar
Arvin Alejandro
recom-article
調色教學!把影片變成電影質感的祕訣
author avatar
Arvin Alejand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