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快速了解鏡位與取鏡角度術語
你是否曾疑惑過 鏡位(Camera Shots) 和 取鏡角度(Camera Angles) 的區別?這兩個專業術語常被混淆,對於電影製作或視覺藝術初學者來說,理解它們至關重要。本文將提供精確定義,並搭配實例解析,幫助你清楚分辨兩者,深入掌握拍攝技法。
首先,必須明確區分「鏡位」與「取鏡角度」兩個概念:鏡位指的是如何在畫面中構圖與呈現主體;而取鏡角度則描述攝影機相對於水平線的取景方向與傾斜角度。
鏡位定義:鏡位(Camera Shots)是電影攝影的核心術語,重點在於畫面中呈現的視野範圍與元素的遠近關係。鏡頭距離越遠,畫面越寬廣,屬於廣角鏡位;反之,鏡頭拉近,則為特寫位。掌握鏡位能有效掌控觀眾對故事細節的聚焦。
取鏡角度定義:取鏡角度(Camera Angles,又稱拍攝角度)指攝影機相對地面水平線的傾斜方向與高度。想像一條水平線平移至攝影機位置,透過調整這條線的傾斜度與高度,能產生仰角、俯角,甚至具強烈視覺張力的斜角鏡頭 等多元效果,進一步豐富畫面表現力。
15 大經典鏡位與取鏡角度類型及實務應用
歷年來,創作者們不斷發展出多元鏡位與取鏡角度手法。本文將聚焦九種經典鏡位與六種常見取鏡角度,解析它們的特色與最佳應用場景,協助你提升拍攝質感與敘事效果。
九大鏡位分類解析
大遠景(Extreme Long Shot,ELS)
大遠景是指鏡頭距離拍攝主體非常遙遠,畫面中主體雖可見但細節模糊。此類鏡頭多用於展現遼闊的自然或城市風景,營造空間感與場景氛圍,讓觀眾迅速理解故事發生的地理背景。

適用場景:大遠景常用於建立故事環境,透過場景與人物尺度對比,強化角色的孤寂或渺小感。常見於科幻、史詩、戰爭與奇幻題材,有助於塑造宏大視野。
全景(Full Shot)
全景將主體從頭到腳完整納入畫面,並呈現周圍環境。此鏡位常用來強調角色的姿態與動作,幫助觀眾理解角色如何與環境互動,拉近角色與故事的距離感。

適用場景:適合初次介紹角色造型或服裝,特別是在超級英雄、時尚等題材中。此外,舞蹈或動作戲也常使用全景,以完整呈現肢體動態。常見於動作片、音樂劇與劇情片。
中景(Medium Shot)
中景通常拍攝角色腰部以上部分,兼顧角色表情與部分背景。這種鏡頭有助於在角色與環境間取得平衡,精準傳達情緒與故事細節。

適用場景:中景廣泛用於對話與日常互動場景,如訪談或劇情交流,能有效捕捉人物表情與互動細節。
特寫(Close-Up)
特寫聚焦於主體臉部,背景則較為模糊,強化情感表達。此鏡頭靈活多變,能細膩呈現角色喜怒哀樂等多元情緒,極具感染力。

適用場景:特寫常用於重要對話或情感爆發的時刻,也適合親密互動(如接吻場景)呈現細膩反應,適用範圍涵蓋喜劇、愛情、驚悚等多種影片類型。
大特寫(Extreme Close-Up)
大特寫進一步放大臉部細節,如眼睛、嘴唇,甚至不見背景,強化畫面張力與觀眾情緒投入。

適用場景:此鏡頭適合營造緊張或震撼效果,廣泛用於驚悚、恐怖、動作及劇情片中,強化關鍵瞬間的視覺與情感衝擊。
主觀鏡頭(Point-of-View,POV Shot)
主觀鏡頭讓觀眾以角色視角觀看世界,帶來強烈代入感。隨著行動攝影機的普及,這種鏡頭被廣泛應用於動作及敘事中。

適用場景:主觀鏡頭常見於動作戲、浪漫場景或第一人稱敘事,特別適合駕駛、追逐或恐怖題材,增強觀眾刺激感與參與感。
過肩鏡頭(Over-the-Shoulder,OTS Shot)
越肩鏡將鏡頭置於角色肩膀後方,呈現前方視角,通常以模糊處理角色背影,聚焦前方情節,營造對話及緊張氣氛。

適用場景:此鏡頭廣泛用於對話、談判及審訊場景,尤其在動作、劇情、犯罪及政治驚悚片中十分常見,具有強烈的敘事功能。
牛仔鏡頭/七分身鏡頭(Cowboy Shot)
牛仔鏡頭起源於西部片,取鏡角度從膝蓋或臀部以上呈現角色,最初用以強調角色是否攜帶武器,兼具張力與角色形象塑造。

適用場景:牛仔鏡頭適合展現對峙或緊張場面,無論角色是否持槍均可運用,廣泛見於西部片、動作片、科幻及超級英雄題材。
雙人鏡頭/群像鏡頭(Two Shot / Group Shot)
雙人鏡頭或群像鏡頭同時將兩位以上角色納入畫面,強調角色間的互動、連結與默契,呈現團隊氛圍與情感層次。

適用場景:此鏡頭多用途且靈活,適合強調關鍵時刻,常見於浪漫喜劇、友情劇、劇情片及動作場景,凸顯角色關係與團隊動態。
六大取鏡角度分類解析

俯角鏡頭是指攝影機向下俯視拍攝主體,透過俯瞰視角讓角色顯得渺小、脆弱,營造無助或失控的氛圍。
適用場景:當劇情呈現角色挫敗、軟弱或被壓制時,俯角鏡頭能有效突顯權力不對等與心理落差,常見於心理劇、驚悚、戰爭及恐怖片中。

仰角鏡頭則是攝影機向上仰視拍攝,讓角色看起來高大、強勢,展現威嚴與主導地位,彷彿俯視觀眾,形成視覺上的壓迫感。
適用場景:適合刻畫強大角色或反派的氣勢,激勵人心的獨白或展現權威的時刻,廣泛應用於動作、超級英雄、奇幻、犯罪與懸疑等類型。

荷蘭式鏡頭透過傾斜地平線,打破畫面自然水平感,創造強烈的不安與失衡效果,常用於刻畫劇中重要且劇烈變化的情境。
適用場景:角色心理失衡、情緒崩潰或身處混亂環境時,荷蘭式鏡頭能強化張力與緊張感,多見於驚悚、恐怖、科幻及心理劇中。

直搖鏡頭指攝影機沿水平或垂直軸線移動,透過旋轉角度展現場景細節,常用於呈現長條物件或高聳建築。
適用場景:適合用於場景鋪陳或角色引介,尤其在劇情、冒險及動作片中,能增添畫面層次與動感。

鳥瞰鏡頭以垂直俯視角度拍攝,畫面中若有人物,僅見其頭頂,帶來監視般的全景視野,讓觀眾掌握整體場域布局。
適用場景:常用於展現戰場、大型人群、交通流動或舞蹈編排,適合歷史、戰爭、動作、劇情、喜劇及實驗電影。

蟲眼鏡頭與鳥瞰相反,攝影機仰視拍攝,營造出角色渺小且弱勢的視覺感,宛如昆蟲仰望巨物般的震撼效果,是仰角鏡頭的極致表現。
適用場景:適用於表現角色無助、弱勢或孩童視角,常見於家庭電影、劇情及動作片。
藝術層面解析:如何為作品精準選擇鏡位與取鏡角度
以下為你準備一份簡明檢核清單,協助在拍攝過程中,快速判斷最適合的鏡位與取鏡角度,提升畫面表現力。
鏡位選擇關鍵
- 評估場景的 情緒張力,決定鏡頭與主體的距離,以有效傳達感受。
- 明確場景的 焦點所在,判斷是聚焦角色、環境或兩者兼顧。
- 釐清場景的 敘事意圖,判斷鏡頭是否須揭示特定訊息及其與故事主線的關聯。
- 掌握場景的 節奏與動感,判定鏡頭運動與長度是否需快慢配合。
- 排除或調整任何會 遮蔽或干擾重要畫面元素的物件,確保視覺清晰。
取鏡角度挑選重點
- 剖析場景中的 權力結構,透過角度強化優勢方的視覺存在感。
- 掌握角色當下的 心理狀態,靈活運用角度與傾斜手法傳達情緒層次。
- 從觀眾視角出發,思考其 感知與共鳴,設計角度拉近與場景的情感距離。
- 善用角度強化場景的特定 主題性與氛圍感,增進畫面張力。
- 維持前後場景的 視覺連貫性與邏輯一致性,確保故事流暢無礙。
透過調整取鏡角度與鏡頭,打造完美畫面技巧
想親自體驗不同鏡頭對鏡位的影響,並試驗多種取鏡角度,沒有比 Filmora 更理想的工具。
在 Filmora 中打造理想取鏡角度與鏡頭效果
首先,於你的 Windows 或 Mac 裝置下載並安裝 Filmora。接著建立新專案並匯入欲編輯的影片素材。完成後,依循以下三個簡易步驟操作即可快速調整畫面。
將影片拖放至時間軸中準備編輯。
在預覽視窗使用旋轉工具調整取鏡角度,並適度放大或縮小影片,凸顯關鍵畫面元素。
完成調整後,前往 影片 > AI 工具,向下滑動啟用鏡頭校正功能。你可選擇裝置型號、調整解析度,並透過 調整級別滑桿精細控制鏡頭校正效果。



以下為比較圖,左側為原始影片,右側則為經過傾斜與鏡頭校正調整後的成果,明顯展現細節與視覺張力的提升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