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了解大遠景鏡頭
在電影或影視作品中,你是否曾看過這樣的畫面:鏡頭橫跨一片壯闊的景色,角色雖然出現在其中,卻在浩瀚背景下顯得極為渺小?經典老片《阿拉伯的勞倫斯》便大量運用這種構圖手法,而在昆汀的代表作《八惡人》與《惡棍特工》中,同樣能見到其獨特的視覺張力。此外,《瘋狂麥斯:憤怒道》與奧斯卡得獎電影《絕地救援》也巧妙地運用了這種鏡頭效果。
你可能會好奇,這樣的拍攝方式究竟叫什麼?它的敘事價值與視覺效果又是什麼?導演如何藉由這種手法,凸顯角色在故事中的孤立與渺小感?這種拍攝技巧正是 大遠景(Extreme Long Shot,XLS)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深入解析它的定義與作用。

大遠景鏡頭是一種電影鏡頭語言,透過極遠距離拍攝主體,將廣袤景觀或龐大場景完整納入畫面。雖然人物依舊可見,但在畫面中比例極小,甚至在宏大的背景前顯得微不足道。
XLS 鏡頭能有效建立故事場域與空間比例感,強化氛圍,並讓觀眾直觀感受到角色的孤立、脆弱與所處環境的壓迫感。
大遠景的核心視覺特徵
大遠景與其他鏡頭的差異比較
對剛踏入影像創作領域的人來說,不同鏡頭類型之間的差異有時並不直觀。以下對照表能幫助你快速掌握大遠景與其他常見鏡頭的特徵與差別,讓拍攝時更能精準選擇最適合的構圖方式。
鏡頭類型 | 取景範圍 | 主要用途 |
大遠景(Extreme Long Shot) | 主體在畫面中極為渺小,甚至接近不可見。 | 凸顯場景的宏大與環境氛圍,營造孤立感或壯麗的視覺衝擊。 |
遠景(Long Shot / Wide Shot) | 主體全身可見,但與鏡頭仍保持明顯距離。 | 在開闊背景下完整呈現主體形象,兼顧場景與人物的視覺比例。 |
鳥瞰鏡頭(Bird's Eye View Shot) | 主體極小,從 90 度垂直俯視角拍攝。 | 提供俯瞰式「上帝視角」,加強空間結構與方位感。 |
仰角鏡頭(High Angle Shot) | 由高處俯拍,令主體顯得較小。 | 使主體呈現脆弱、被壓制或不利的情感氛圍。 |
俯角鏡頭(Overhead Shot) | 由正上方拍攝位於畫面中央的主體。 | 可創造強烈的對稱構圖或抽象視覺效果,並傳達情感上的疏離感。 |
大遠景在電影創作中的關鍵優勢
大遠景不僅是一種構圖手法,更是敘事與美學的強大工具。若能熟練運用,將為作品帶來深度與視覺張力。
隨著創作經驗的累積,你將發現大遠景不僅能提升影像的美學層次,更能拓展故事的表達邊界。
大遠景的典型運用與實例解析
大遠景鏡頭擁有高度的適用彈性,能融合於各類影片類型中。以下三種情境,是大遠景最常見且經典的應用場景。



大遠景與其他創意手法的結合
運用 AI 技術提升大遠景影像質感
Filmora 是專為影片創作者打造的專業剪輯軟體,內建豐富創意素材,包括影片特效、轉場、動態標題與貼圖等,並結合實用的 AI 功能,將複雜的剪輯流程簡化,提升創作效率與樂趣。
透過 Filmora,你能多元強化大遠景畫面的視覺效果與整體質感。
在 Windows 或 Mac 電腦下載並安裝 Filmora 後,開啟軟體建立新專案,匯入影片並拖曳至時間軸。接著,依照以下步驟,幾分鐘內就能讓作品煥然一新。
選取時間軸中的影片片段,前往「影片 > AI 工具」,向下滑動找到「AI 影片增強器」,點按「產生」。AI 將自動分析並提升影片的解析度、色彩與整體畫質,特別適合提升非專業拍攝的影像品質。
選取時間軸中的影片後,於上方工具列點按「智慧配樂」。AI 會依據影片內容自動生成適合的免版稅背景音樂,省去尋找配樂的時間。
若需加入文字元素,前往「標題」區塊,挑選喜愛的動態標題並拖曳至時間軸。接著進入「字幕 > 基礎」編輯文字內容,並可在預覽視窗中調整文字大小與位置,達到理想呈現效果。


